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赏析作品欣赏

荷花鸳鸯图

陈洪绶《荷花鸳鸯图》,设色绢本,183cmx98.3cm,故宫博物院。

荷花鸳鸯图作者简介

陈洪绶(1599〜1652),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、诗人。字章侯,幼名莲子,一名胥岸,号老莲,别号小净名,晚号老迟、悔迟,又号悔僧、云门僧。汉族,浙江绍兴府诸暨县(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)人。

年少师事刘宗周,补生员,后乡试不中,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。明亡入云门寺为僧,后还俗,以卖画为生,死因说法不一。一生以画见长,尤工人物画,与顺天崔子忠齐名,号称“南陈北崔”,人谓其人物画成就“力量气局,超拔磊落,在仇(英)、唐(寅)之上,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”,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“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”。陈洪绶去世后,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,堪称一代宗师,名作《九歌》、《西厢记》插图、《水浒叶子》、《博古叶子》等版刻传世,工诗善书,有《宝纶堂集》。

荷花鸳鸯图艺术特色:

这幅《荷花鸳鸯图》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,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,irai风素洁明快,既有应物象形的写屮功底,乂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,画面呈现出一种存:繁与简,疏与密、刚4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4统一。画上四朵荷花,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,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,形象丰富地展示了它的多姿多彩。而荷叶的俯仰截掩着映衬艽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青莲而不妖”的拟人化风范。一对鸳鸯凫于水面与两只蝴蝶非空中的一动一静、奇石的嶙锐坚劲之质与荷叶的娉婷舒展之态一刚一柔,吋见画家善用对比要素的匠心。

荷花鸳鸯图艺术导读:

明代以来,花鸟両虽未中辍,但亦未出现繁盛的局面,陈洪绶的化作为明代的花鸟國坛带来了一股清凉慰藉。陈洪绶学画是从临摹开始的,他的花鸟_以师法宋人为主,精勾细勒,色泽清丽。喜画水仙、梅花.尤钟爱莲,其别号“老莲”即因为他好画莲而得名,《荷花鸳鸯图》是其花鸟画的典范。

此图以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高洁荷花为题,四朵荷花或内敛含苞.或羞涩初绽,或幽雅盛放,亭亭玉立,多彩多姿,又各具韵味。荷叶阔大,更衬托出荷花的娇美吋人,引得在空中翩翩起舞的两只彩蝶也向它们飞来,在画面最右端的花朵上,早有一只蝴蝶已停留在花心之上,享受着莲的芬芳。荷花的下面立着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,石的瘦硬层叠与花的娇艳欲滴、叶的柔美舒展构成了刚与柔的鲜明对比,并在这种对比中相互映衬、相得益彰。画面下端,一对鸳鸯浮在水面上,神态悠闲,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。一只青蛙正隐伏在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,弓身即将跳起,足见画家平日里的用心观察以及创作中细致入微的刻画,这一细节为全图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意趣。图中左上角有画家署款:“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”,下钤“陈洪绶印”“章侯”印。

《荷花鸳鸯图》布局疏密有致、刚柔相济却又和谐而统一。既体现出画家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,也不乏适度变幻的写意夸张,用笔细致工整,画面简洁明快。皴染太湖石时,画家由前至后自然呈现出渐深的色彩层次,突显出岩石棱角分明和凸凹嶙峋的造型及质感。勾叶茎则川机细有致的墨线双勾,再敷染深浅不同的墨绿,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,荷叶的叶脉如同一张由内而外张开的网,向空中发散出无穷的张力。水面上的青萍(叶),虽看似为漫不经心的细小点缀。但若没有它们聚集在荷叶、鸳鸯、湖石的周園,画面便会变得空旷而失去依托,无法形成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,也就无法构成一幅和谐、完整的图景。这种周密不苟的布局,源自陈洪绶对古法的推崇,他曾说:“古人祖述之法,无不严谨,即如倪老(倪瓒)数笔,都有部署法律。小大李将军(李昭道、李思训)、营邱(李成)、伯驹诸公,虽千门万户,千山万水,都有韵致。人自不死心观之、学之耳,孰谓宋不如元哉!”

除工画花鸟外,陈洪绶的人物画也极为人们所称道。他临摹古代佛像和周昉、李公麟等名家之作,又结合明代的审美,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。如同样是画仕女,周昉的仕女画比较丰满,明代的仕女画则比较清瘦,这符合明代的审美接受。在人物造型上,陈洪绶变贯休夸张人物画的“胡相”为典型的“汉相”,弱化其卫怪形象,将“宗教梵境”转化为“人间仙境”。衣纹用笔较顾恺之更注意衣纹的重复性,着意人物的动势和衣纹笔势,又增加了一些装饰性效果。设色古雅別致,以不伤墨韵为准则,注重色彩的对比变化。陈洪绶的人物画在明代画坛独树一帜,形成了古拙返真的风格趣味。

陈洪绶作品展示

陈洪绶《荷花鸳鸯图》高清大图

陈洪绶《荷花鸳鸯图》高清大图

文征明惠山茶会图赏析作品欣赏
上一篇 2024-04-16 16:00:31
朱耷荷塘双凫图艺术导读作品欣赏
下一篇 2024-04-16 19:03:15

相关推荐